白露刚过,广东的天又忙了起来:先下,再闷,随后热力满格,三天里把秋前的几种脸色都演了一遍。手里有伞,心里有数,日子就不慌。
先看9日。雨带自西往东游走,粤西、粤东以及珠三角南部是重点关照区,中到大雨频繁登场,局地会猛踩一脚油门到暴雨。其余市县也很难“置身事外”,阵雨说来就来,局地还会拉出一阵大雨。
好消息是温度被云雨压住了:粤北最高32~34℃,其余多在29~32℃,体感稍喘口气。出门别赌运气,背包常备一把伞,骑电动车的雨衣要顺手掏得出。道路积水点老样子会活跃,途经下穿隧道、涵洞、地势低的路段,宁绕不闯,行车把跟车距离拉开些,溅水和急刹都是风险点。
到了10日,雨势收敛,但并不收工。大部地区以多云为底,间歇有阵雨或雷阵雨穿插。大雨不多见,可空气湿度不降反升,闷劲儿开始往上冒。粤北最高回到33~35℃,其余市县30~33℃。午后云层开合之间,短时雷雨仍可能“点对点”砸一下,带娃出门或做户外运动的,盯一眼雷达图再定行程。家里如果有除湿机,这一天开得比空调更见效;衣物尽量放在通风处吹干,别指望太阳露脸帮忙。
11日换热登场。全省以多云为主,只剩分散的阵雨露个面,晴晒的时间明显拉长。热力中轴从内陆一路抬升,内陆大部冲到34~37℃,沿海也有32~34℃。午后地表热浪抬头,柏油路发软,钢管扶手都烫手。户外工作者记得分段补水,盐分、电解质交替补,防止“光喝白水头更晕”。开私家车的尽量把车停在阴处,车内别留打火机、充电宝、碳酸饮料这类“热胀型”物件。
广州单独说一段。9日全城底色是阴天,局部会落下大到暴雨,早晚高峰请提前出门,珠江两岸和下穿通道谨慎通行。10日阴到多云,仍有一场中雨要走流程,地面潮,能见度时好时坏,电动车和公交站台多留心脚下防滑。11日多云到晴,午后可能来一阵雷阵雨擦边球,雨前热、雨后闷,典型“蒸笼模式”。
体感温度会比气温更高,通勤族包里备顶帽子、一瓶水、一把伞,晴雨两用不吃亏。想晾被子的,把时间卡在上午十点前或傍晚风起时,中午暴晒虽猛,但湿气容易被闷回去,反倒不如风干利落。
三天的生活节奏可以这样排:9日“防”,看雨看路,能线上办事就线上;10日“除”,家里除湿、衣柜防潮、人少处动一动舒展筋骨;11日“避”,避开午后热峰,出门讲究路线短、停留少、补水勤。饮食上清淡为主,冬瓜、莲藕、绿豆汤轮着来;出汗多了,香蕉、番茄、橙子补上钾,整个人不容易乏。晚间空调别直吹,设个定时,肩颈盖条薄巾,白露时节最怕贪凉。
穿衣上,9—10日轻薄透气为先,外搭一件便携防雨外套,鞋底抓地力要好;11日切换到短袖短裤、凉鞋组合,防晒霜提前半小时涂好,墨镜和遮阳帽一起上。背包里多装一双干袜子,雨后替换,脚舒服路才好走。
写到结尾
一句话打包这三天:9日雨密,10日雨弱但闷,11日大热回场。提前安排行程,伞水防晒三件套不离身,绕开积水与热浪,广东的日常就能在变脸的天气里稳稳当当。
来源|广东天气、广州天气